媒观察新京报传媒研究院未来的新闻长啥样

本文由腾讯新闻旗下产品“全媒派”转载自新京报传媒研究(ID:xjbcmyj),作者:储信艳。转载请注明出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冲击,新闻行业正处在激烈的变革中。未来新闻将如何发展?记者还是不是所谓的“无冕之王”?媒体人应该如何做新闻?自媒体会不会成功?本期全媒派为你带来阳狮集团公司首席战略与创新官——里沙德·托巴克瓦拉,对于报纸行业的危机以及未来新闻业的发展趋势的思考。“20年后看报纸令人惊讶”

传媒研究:你说5年之后,中国和印度传媒业,同样会面临美国传媒业的问题。具体是什么意思?

托巴克瓦拉:在年的时候,美国纸质媒体非常健康。从此之后,开始了衰落。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在这段时间里,不断涌现地新技术令人们越来越远离纸质媒体,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第二个原因是,如果经济基本面好的话,即使纸质媒体有些衰落,但是仍然能够运行得很好,但是年经济危机的到来,事情就完全变了。

现在的中国或者印度,大方向上仍然在上升,同时数字技术和新闻发展也很快。一旦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媒体就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在5年之后。想想你们的年轻人,他们想看新闻,但是会在网上看。

传媒研究:你的意思是说,将来不会有纸质的媒体了?

托巴克瓦拉:现在,人们所知道的80-90%的新闻都是通过报纸或者杂志,我想在5年之后,大概这个数字要降到50%。

传媒研究:20年之后,50年之后呢?

托巴克瓦拉:很难预测,20年后会怎么样。但是我觉得,如果那时候还看报纸,真是令人惊讶。那时候还会有报纸,是电子形式,而不是纸质形式了。

传媒研究:我们也经常讨论,有一些人,也许是年轻人,他们就喜欢纸质的感觉。所以,也许报纸和杂志在多年之后也能生存。

托巴克瓦拉: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就曾经是这样的人,我喜欢读报,我喜欢纸张,我不会在电脑上看报纸。但是,当iPad出现之后,我的习惯改变了。在iPad上面,我的手一划,新闻就出来了,而且时时更新,我还可以和别人分享文章。

总会有一小部分人坚守报纸,但是会越来越少,以至于在经济上将变得没有意义。

“靠广告和发行赚钱模式将衰落”

传媒研究:很多美国媒体已经在网站上设置了收费阅读,但是中国媒体收费的还不多。

托巴克瓦拉:(指着一份报纸)如果将来它停止赚钱了,怎么办?这就是《纽约时报》或者其他媒体开始意识到的问题。以往的报纸靠广告和发行挣钱,但是现在这种模式行将衰落,在未来的3年可能会衰落很多,比如20%-30%。那时候怎么办呢?你可以让新闻部分免费,但是要想办法在其他的方面挣钱。

传媒研究:但是在中国,人们习惯去大型门户网站上看新闻,而不去各家媒体自己的网站。这就为中国媒体数字新闻收费,制造了困难。

托巴克瓦拉:这种情况下,我建议,要做出点特殊的东西来。只跟着别人走,是没有希望的。要想出新的方法,保住自己的饭碗。做领导者。

传媒研究:那么中国媒体如何和新浪这样的大门户网站合作呢?或者说,《纽约时报》如何和Google合作呢?我们在Google上也能看到《纽约时报》的文章。

托巴克瓦拉:《纽约时报》新闻与Google整合在一起,但是只有前6行,而不是整个文章。他们不会把所有的文章给Google,否则谁还去《纽约时报》?

“报纸需要深入分析文章”

传媒研究:照你所说,广告和发行的盈利模式将要衰落。你曾提到,要引入新的评判体系。是什么呢?

托巴克瓦拉:旧的评判体系是根据报纸的发行量来判断,你不知道谁看了这份报纸,看了什么,也不知道读者花多少时间看,最喜欢看哪条新闻,唯一知道的就是卖出去一份报纸。

用电子的方式,可以看到,5万人看了这篇文章,6万人看了那篇。《纽约时报》正在做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托巴克瓦拉拿出自己的iPad,点开《纽约时报》的APP,给记者指出,第一页是该报编辑选择的新闻,第二页是根据读者点击量和分享量排行的新闻。记者发现,两页的新闻题材几乎截然不同)第二页的内容,也变成了一种新的评判标准,而不是原先的发行量。

传媒研究:但是,如果全都让读者自己选择,是否也会造成一些重要新闻被湮没呢?

托巴克瓦拉:在第一页上面,都是报社编辑选择的新闻,按照重要性排序。这给了读者两种阅读选择。读者喜欢的新闻排行中,也有很多重要新闻,但是普通人关心与自身生活有关的新闻,比如健康、交通、食品等。

传媒研究:人们一直说记者是“无冕之王”,也许在将来,就再也不是了。

托巴克瓦拉:是的,不过媒体还是很强大。首先,媒体掌握发布的平台。我可以是“国王”,但是我只能通过我的博客发声,你可以直接面向万千读者。再有,相对于普通人来说,媒体人在大众传播上仍然更有技巧。第三,媒体的发声更可信。

传媒研究:你在演讲中说,移动手机上需要短小的新闻,而报纸新闻需要其他形式。什么形式呢?

托巴克瓦拉:我认为,现在的报纸需要更为深入的分析文章。现在,只有两种形态适合人们阅读深入的长文章,印刷媒体或者平板电脑。在电脑或者手机上看长文章,都不方便。相比于纸质媒体,在平板电脑上,人们可以收藏和分享文章。纸媒也可以收藏,但是报纸会变黄。

“我们要做的,是将新闻切割”

传媒研究:如果将来没有纸质的报纸或者杂志了,像我们这样普通的报社采编人员,干什么工作呢?

托巴克瓦拉:你还会像现在这样工作,因为这种工作仍然有意义。你调查事件、做采访、写稿子、编辑稿子,然后将它发表出去。这些都很重要,区别在于你在“屏幕”上发表新闻,而不是在纸质媒介上发表。

传媒研究:在具体的工作模式上,有改变吗?

托巴克瓦拉:会有变化,我们需要改变思想。我做一整个采访,编辑之后发表在报纸上;我也可以让一些制作人,将我的讲话制作成一个个视频,放在网络上;我也可以把一些充满争议的话放在移动手机新闻上,比如“十年之后不会有报纸”之类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新闻内容切割,这块放这里,那块放那里。

传媒研究:已经有人这么做了吗?

托巴克瓦拉:我给你举一个例子,在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小提琴家。有一次,小提琴家说可以接受采访,所有媒体都想采访他。于是,这个小提琴家经历了一天“媒体日”,会见不同的记者。有一个华盛顿的记者,和这个小提琴家说,不想呆在屋子里采访,询问他能否带着小提琴出去走走?小提琴家同意了,他们去了地铁。记者又问他是否可以在地铁里表演一段,小提琴家同意了。当这个小提琴家开始在地铁里演奏时,记者把录音器打开,然后站开一些,拍了一段视频。这也是一个很基础的采访,他拍了照片,传到手机上。他录了一段视频,传到网络上。他写了稿子,发表在报纸上,讲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小提琴家,愿意在地铁里演奏。

这位记者的报道,比其他任何记者对这位小提琴家的采访报道都好。人们可以通过下载,分享提琴家的演奏;这比纸质媒体生动。他的做法,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方向。

传媒研究:一个人身兼数职,不是太忙了吗?

托巴克瓦拉:当然,还是会有领导来指导员工,这次你做什么,他做什么。现在的领导也在指挥,不过文字记者、摄影记者都不是一个人,是分开指挥。

“自媒体”成功率很低

传媒研究:你认为哪个电子媒介形式更有力量,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还是其他?

托巴克瓦拉:我认为移动性最为重要。现在有些公司开发的小型平板电脑,比如苹果mini平板电脑,三星Galaxy智能手机,这是最有力的传媒工具。因为这些东西很小,能够随身携带,而且功能充足,能够提供很好的媒体体验。

传媒研究:我知道《赫芬顿邮报》很久了,这是一份网上的报纸,从一开始就没有纸质版,有时候新闻很快,很活跃。作为一个广告人,如果《赫芬顿邮报》和《纽约时报》摆在你面前,你会选择给哪家媒体投广告?

托巴克瓦拉:《纽约时报》。因为《纽约时报》的内容比较高端,因此我的广告也会显得很高端;阅读《纽约时报》的人层次更高,年龄更大,知识水平也更高。不过现在《纽约时报》通过数字化的改革,变的越来越像《赫芬顿邮报》;同时《赫芬顿邮报》也通过雇佣更好的写手,有一些就是《纽约时报》的作者,向《纽约时报》这样的媒体看齐。

传媒研究:现在兴起了一股“自媒体”的潮流。这会有光明的未来吗?会对传统媒体产生冲击吗?

托巴克瓦拉:不能竞争。很多人做“自媒体”,但是成功的是极少数人。比如人在干这个,能够成功的可能只有两三个人,比如,成为成功的博客主,四处去演讲。有一个叫安德鲁·萨利文的博客主,他可以说是最棒的作者。他拒绝广告,只写内容,接受人民捐款。但是,挣钱仍然很困难。

有时候名声不一定带来金钱,比如,人们在QQ上、在微博上都在讨论我,但是这买不来面包。自己干很困难,可能会有一两个人脱颖而出,但是仍然非常艰难。

自己做媒体,还会带来可信度的问题,需要大量的核查工作。而且,博客一般都是观点,而不是新闻。

“中国媒体环境会很快发生变化”

传媒研究:你觉得,现在美国媒体的思想完全转变了吗?

托巴克瓦拉:是的。

传媒研究:真的已经转变了吗?

托巴克瓦拉:是的,他们将眼光放长远,来思考问题。《纽约时报》现在的首席执行官以前在英国广播公司电视部(BBCTV)工作。现在,报社在网络上投入的力量越来越大,三、四年前分别有报纸采编部和网络采编部,现在合二为一了。以前只有报纸上登出来的新闻,才会在网络上放,现在是新闻一出来,马上就上网。

传媒研究:你觉得中国媒体人的思想也开始转变了吗?

托巴克瓦拉:中国媒体的思想会转变。很不幸,是不是转变思想,不是某人说应该转变就转变,而是不得不转变时,就转变了。中国的媒体环境会很快发生变化,记住这次对话,不久之后你再看。

传媒研究:很多中国报社,对网络部的投资都很少。

托巴克瓦拉:是的。《纽约时报》就不单设网络部,而是合二为一了。采编人员既为报纸写稿,也为网站写,也为APP写,或者其他产品。《纽约时报》的三大重要变化是:第一,新闻工作室;第二,决定对网上新闻收费;第三,雇佣一个来自电视台的首席执行官主编,向全媒体转型。真的改变了。

回复DT看新闻聚合App继续爆红,传统媒体怎样抱大腿?

回复SG学10分钟入门可视化信息图,丰富模板+傻瓜操作

回复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新闻众筹

H5

媒体人生存

可穿戴设备

航拍

报业转型

VICE

传媒并购

传媒资本

外媒转型

突发事件

移动采编

BI

BuzzFeed

新闻编辑室

SMG

CNN

社交媒体

界面

澎湃

新闻伦理

新闻实习生

传媒新政

网站设计

新兴媒体

交互新闻

纽约时报

游戏设备

普利策奖

Vox

媒介广告

摄影报道

BBC

腾讯新闻

媒体App

数据新闻

全能记者

机器人新闻

Quartz

在线视频

赫芬顿邮报

招聘

报告

广电

点击阅读原文或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jingbaoa.com/xjbys/121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