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产博弈站队与ldquo星辰大海

01年半年报季结束,光伏行业进入“平价时代元年”的首份期中成绩单亮相。上半年,光伏发展总体延续00年以来的“高景气”态势。wind统计的63家光伏上市公司数据显示,上半年光伏行业实现总营业收入98.8亿元,同比00年增长39.%;共实现归母净利润79.亿元,同比增长66.3%。此外,年末到01年6月底,一年半时间内,63家上市公司市值累计上涨了56.9%。仅就上半年而言,上述公司市值增加了亿元,总市值增长9.%。扩张之外,“博弈”是行业绕不开的关键词。一方面,博弈体现在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利润环节重新调整带来的“价格博弈”。由于上游硅料价格暴涨,光伏整条产业链间利润环节间重新分配,整体呈现“上喜下忧”之势。应对上游涨价造成的生产成本“倒挂”,行业一边求助于国家管控,一边甚至不惜以减产进行价格博弈。博弈还体现在行业的“尺寸之争”引发的行业重新站队。上半年,行业围绕着“10mm”、“18mm”的硅片尺寸之争愈演愈烈,形成两了大阵营。资本市场同样对光伏青睐有加,滴滴、京东、顺丰股份等纷纷跨界布局“光伏+”。爱旭股份、阳光电源等上半年均有募资扩产动作,光伏行业跑步进入“平价元年”00年“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行业如同一剂药效长久的强心针,尤为津津乐道的是,在一轮轮技术革命后,光伏电站度电成本不断降低,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00年我国光伏发电度电成本预计约0.36元/度,这意味着在国内大多数地区,光伏已可实现与火力、风力发电同一竞争,行业发展再无天花板限制。“平价时代”、“双碳目标”——两大利好叠加作用下,00年,光伏行业迎来史上最大扩产年。据行业公开数据统计:00年光伏扩产总资金超亿元,硅片、电池、组件三者扩产规模均超GW,总规模超GW,硅料端扩产规模则相对保守,为6.9万吨。01年,行业延续了前一年的景气度,光伏各产业链产能继续加速扩张。据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公布数据显示,全国光伏新增装机万千瓦,同比00年的万千瓦增长了1.9%。行业扩产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在龙头公司的财报上反映最为直观。作为光伏组件、硅片领域“双龙头”,隆基股份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单晶硅片出货量38.36GW,对外销售18.76GW,同比增长36.48%,自用19.60GW;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17.01GW,其中对外销售16.60GW,同比增长15.40%。硅料龙头通威股份半年报则显示,通威股份今年上半年高纯晶硅产能利用率16.50%,实现产量5.06万吨。再看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半年报数据显示,01上半年,其逆变器等设备营收同比增长54.51%;储能系统同比增长67.38%。如果说上半年行业产能增长体现的是行业以往的布局规划,01年,更大程度扩张潮继续上演。在硅料环节,今年月,特变电工宣布在内蒙古投资建设年产0万吨高纯多晶硅及配套0万吨工业;4月初,保利协鑫宣布30万吨颗粒硅项目正式落地;7月,通威股份宣布,拟在乐山市投资年产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硅片环节,隆基股份今年5月公开发债预案,拟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0亿元,用于投入西咸乐叶年产15GW单晶高效电池项目以及宁夏乐叶年产5GW单晶高效电池项目(一期3GW)。另一巨头中环股份4月份披露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0亿元用于G1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更下游的电池片、组件环节的扩产案例更是不可胜数。几大知名公司爱旭股份、天合光能、阳光电源、东方日升等公司上半年均有募资扩产动作。硅料暴涨侵蚀下游利润,行业各环节上演多空大战光伏行业继续维持高景气,按理说,各环节都应该收获不错利润,然而实际情况是:环节利润大头被上游原料企业攫取,下游公司普遍增收不增利,最下游的电池片、组件环节甚至于出现亏损。由此,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上演了一场“价格博弈”大戏。光伏行业有一条完整而明晰的产业链,具体分别是:硅料-〉硅片-〉电池片(+辅材)-〉组件(+逆变器等)-〉光伏电站五大环节。五个环节层级依次向下,硅料处于产业链最上游。自隆基股份率先开启单晶硅革命后,硅片环节长期以来占据行业利润率环节中最高点位置,一个例子是,年末,隆基股份净利润占除隆基外行业市值前十公司近一半。而如今,随着硅料环节价格年内暴涨,硅料取代了硅片成为全部环节的利润天花板。行业人士认为,硅料价格之所以持续暴涨,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供需失衡。具体原因则是,各环节扩张速度不一,硅料环节作为最上游环节扩张速度最慢,以至上下游供需失衡。中环股份董事长沈浩平公开在半年报业绩会议上披露,目前硅料投资周期在18个月左右,硅片1个月左右,电池片和组件的投资周期更短。对应产能上,目前行业内的组件产能比电池产能多0%,电池产能比硅片产能多30%到40%,硅片产能比硅料产能多30%。因此,硅料产能远远不足以满足现有需求。另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显示,01年年初,国内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为8.8万元/吨,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8.5万元/吨。而至6月30日,国内单晶复投料和单晶致密料的成交均价分别达到1.7万元/吨、1.34万元/吨,较年初价格涨幅分别为.6%和.1%。硅料价格短期内暴涨侵蚀了其他环节利润,在硅料企业业绩大涨同时,电池片环节、组件环节的企业则产能相对过剩,尤其最下游组件难以将原料价格上涨传导到销售端,导致半年报中披露的利润数据都不好看。上半年,通威股份(.SH)、大全能源(.SH)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6亿元和1.61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和%。通威股份半年报还显示,公司上半年高纯晶硅产能利用率达16.5%,实现产量5.06万吨,平均生产成本3.65万元/吨,毛利率接近70%。而在其下游,与通威股份同作为电池片龙头企业的爱旭股份,上半年净亏损万元,对比去年同期公司实现盈利1.37亿元。公司将业绩亏损原因主要归结在了硅料价格上涨。更下游的组件环节同样如此,晶澳科技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48.77%;但净利润比增幅只有1.78%,增收不增利同样是因为硅料涨价。隆基股份半年报则显示,尽管公司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1.30%,但公司的但其利润主要由硅片贡献,公司组件业务实际在亏损,承担隆基股份组件销售载体的全资子公司隆基乐叶,上半年在实现营收48.7亿元情况下,净利润反而亏损3.86亿元。面对硅料价格持续暴涨,上半年,下游企业不得不展开价格博弈:行业一边求助于官方层面出手调控硅料价格涨幅,另一边自发性采取削减产能以对抗价格上涨。今年6月,爱旭股份当众实名举报通威股份囤货居奇,指责其恶意涨价一事在光伏行业一度引发仅激烈讨论。但爱旭诉诸举报的行为在行业毕竟还是少数,下游企业更多采取的是减产以应对涨价。今年4月底,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在业绩说明会上公开透露,硅片开工受制于硅料,由于没有硅料库存,公司已经停了多台单晶炉设备。彼时,他还曾透露,为保障对下游客户的硅片长单交付,隆基合肥电池工厂已经停产,泰州的电池生产线也停产了一部分。爱旭股份表示,今年6月,爱旭股份在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上举报称,由于硅料价格暴涨,公司4月开机率已大幅下降到60%左右。业内观点普遍认为,硅料行业价格博弈还将维持到至少今年年底。“硅料价格后续将稳中有涨,预计持续到明年上半年。”国君电新研究团队的宋伟(化名)早前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另一位行业从业者张军则判断,“今年硅料的供应还是偏紧的。全行业产能50万吨左右,只能供GW-GW的硅片产能,而今年硅片扩产到GW左右,所以硅料会维持在比较高的位置。“贝壳财经注意到,爱旭股份“举报涨价”后,硅料价格曾经历一轮小幅下跌,但整体价格仍在高位,且最新一周环比又开始上涨。短期内,硅料价格还将维持0万元/吨以上的市场高位。9月8日,硅业分会发布多晶硅最新价格数据显示:最新单晶复投料均价1.3万元/吨,较上周上涨0.13万元/吨;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1.0万元/吨,较上周上涨0.1万元/吨;单晶菜花料成交价格区间在0.-1.万元/吨,均价0.79万元/吨,较上周上涨0.15万元/吨。18mm和10mm,谁是最优组件尺寸?业内预计明年18能达到70%的比例除了硅料涨价带来的利润链条重分配,光伏产业链之间博弈还体现在组件环节对硅片尺寸选择上。00年之前,硅片市场存在5种尺寸,分别为.75mm、.75mm、mm、18mm、10mm。市场主流观点认为,采用更大尺寸硅片生产出的组件可以带来更高的发电效率。00年下半年以来,18mm、10mm硅片迅速量产日益成为01年市场主流。前者主要由光伏龙头、硅片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隆基股份为主开发,后者主要由硅片市场占有率第二的中环股份引领行业开发。围绕18和10的尺寸之争早在00年就已开始,行业普遍观点认为,从本质来看,行业标准之争背后,是中环为代表的新入局者试图通过更大尺寸来挑战以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为首的传统组件/硅片巨头地位,取得弯道超车地位。而对于18阵营企业来说,选用10尺寸,则意味着产线将存在大量资产减值。00年6月,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七家光伏企业成立“M10联盟”,倡导建立18mm尺寸硅片生产的组件。次月,以中环股份、天合光能、通威股份为主导的多家企业成立“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被认为是有别于18尺寸的10尺寸的阵营宣告建立。从今年上半年表现来看,“M10联盟”在上半年的出货量竞争中更胜一筹。根据光伏协会的文件,上半年硅片总产量为GW,同比增加40%,其中18+10硅片出货占比已达到5%,约为6.5GW。另据中环股份半年报及电话会信息,中环股份10硅片出货量上半年为10GW,占行业比例约为90%。据此计算得出,上半年10硅片总产量为10.86GW,18硅片约为15.43GW。二者产量占比大约7:10。不过目前随着两派领军企业都在继续扩产,两派谁能取得最终优势还未可知。值得一提的是,原本“M10联盟”的晶科股份已经开始生产10尺寸组件,不过该说法并为得到论证。而作为18方的领头羊,近日,隆基股份近日则表态,明年18尺寸在市场份额将远超10尺寸。9月9日,隆基股份光伏高级副总裁佘海峰撰文指出,从总的格局来说,包括隆基在内,18组件的盟友如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等组件产品,会在今年下半年大量释放。因此,他预计18会占现有国内外市场组件出货量的50%以上。预计明年18能达到70%的比例。巨头涌入bipv、氢能,滴滴、京东、顺丰股份等跨界布局“光伏+”扩产、博弈之外,上半年,光伏行业的另一大主题是“光伏+”开始普遍应用。所谓“光伏+”,是指光伏与其他传统行业和应用相结合的新模式,如比如光伏+农业就是农光互补,光伏+渔业就是渔光互补,光伏+建筑就是BIPV……光伏+概念早在数年前开始就已有人提出,但直到今年才在市场上突然变得火热。其中两大事件最为标志性为:隆基股份3月宣布溢价收购森特股份7.5%股份,深入布局bipv市场;同样是3月,隆基注册成立氢能科技子公司——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且由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亲自带队。早前,隆基曾一度以一己之力推动单晶硅片革命由此一举坐上龙头宝座,隆基的一举一动也引起了整个行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jingbaoa.com/xjbls/148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